融入業界,我們在現場——常熟理工學院破解應用型人才培養難題
整整一個通宵,宋浩都待在故障現場。
畢業季的無錫,烈日余溫在還未建成的樓宇間散發著陣陣灼熱。面對故障成因,這名剛畢業的電梯工程師起先有些發愁。眼前的轎廂再熟悉不過了,和學校實驗室以及實習單位里那些千錘百煉過他們的機器并無太大分別,但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訴求顯然更加迫切。
來不及感性了,宋浩心里只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能把它解決掉”。沉悶夏夜,宋浩在十幾層樓之間多次來回。由于運行系統和以往接觸的略有差異,待理清思路重新研判后,他確定了電梯運行紊亂的原因:安全回路無法接通外加平層信號保護丟失。宋浩拿出解決方案交予安裝班組,電梯正常運行后,身上濕透的衣衫也差不多干了。
六年后,宋浩已是業界相當成熟的電梯工程師。2021年年初,評上“江蘇省勞動模范”的他回到母校常熟理工學院做了一場演講?;貞浻縼?,他深信“大學時光是后續工作發展的基石”,這個曾歷練他的青春校園,外觀上仍然是錦繡江南的氣質,內里卻有了更大的飛躍。
人才的生存應該被放在第一位
像宋浩這樣的工程師并不是個例。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是常熟理工學院給人最突出的印象。在副校長張根華看來,常熟理工之所以能有政產學研的良性互動,正是因為其高度契合了產業的發展和需求,讓學生在眼下的生存和未來的理想之間能真正有所得、有所成。
地處產業集群高度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常熟理工在升本之初就有著清晰的定位,即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近20年的探索中,圍繞“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三個關鍵詞,面向區域經濟和地方需求,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將原來相對封閉的校園對企業、行業以及全社會廣泛開放,常熟理工逐步完善和建設出了個性化的培養體系,為省內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據校方統計,從常熟理工產業學院畢業的學生,在剛入行時薪資要比同行高出3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不僅歸因于常熟理工對人才培養定位的準確,還得益于靈活的校企合作鍛煉了學生走入職場的快速適應能力。
設計 | 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