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精粹|課程思政理念下《高級英語》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徑研究
江蘇理工學院王毅、楊國萍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江蘇高校外語教育“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專項課題“課程思政理念下《高級英語》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0WYKT016),課題組主要成員:趙秀蓮、陸???、李艷冰、羅國青 。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被認為在公民思想塑造、青年價值導向、社會道德教化、民眾行為引導等方面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思政教育的強化與鞏固對于新一代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重要的作用,也是是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養實踐中真正踐行“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歷史使命的重要體現,是高等教育培養合格社會主義者的必然要求。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與英語專業人文屬性高度契合,而《高級英語》作為面向英語專業所有高年級學生的主干核心課程,更是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中承擔著思想引領、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
近年國內“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研究持續深入,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各個維度積累了不少經驗,也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仍有不少精進空間。研究深度上,現有理論研究主要側重于“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自身的理論闡釋與內在邏輯或政策解讀上但從整體上看,對于“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間內在聯系,“全員”“全程”“全方位”間的哲學基礎、內在邏輯闡述仍有提升空間,對于二者的實施路徑更是遠不夠系統與切實。研究廣度上,現有研究重理論輕實踐,“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實施效果有待進步提升,在實施對象的全面覆蓋性上廣度不夠,尤其是在操作層面上,育人系統的力量合成、育人系統的環節貫通,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內容的關系及融合方式等核心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深入。
有鑒于此,本研究課題以習總書記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緊扣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以英語專業主干課程《高級英語》為切口,采用理實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研究模式,以突破以往“課程思政”研究中重理論建構,輕實踐論證的不足,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層面綜合宏觀層面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素養與微觀層面英語專業特殊人文屬性,著重在理論和實踐上探討“課程思政”理念下“三全育人”的實踐路徑,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
自2020年9月獲批立項以來,本課題組在學校教務處和外國語學院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在英語系《高級英語》課程組團隊教師的協助下,借助教學午餐會頭腦風暴,課程組會議集體研討,校內外專家思政引智講座,校內外兄弟專業課程思政調研以及課程組課程思政研討專題會議等多種方式持續圍繞“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英語專業主干課程思政體系建構理念”,以及《高級英語》教程課程思政元素解析等核心內容開展深入研究。同時課題研究中,課題組以《高級英語》為切口和抓手,帶動《基礎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等英語專業主干和基礎課程開展系統研究,將《高級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置于整個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建設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期為未來英語專業建設校級思政專業做好充分準備。整個課題研究從資料梳理,到方案制定,再到課程調研實踐,以及最后的成果梳理,歷經近兩年時間,終于得以順利完成。
1.宏觀層面上,系統學習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人才培養共識。明確了近年課程思政研究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成果和不足,形成了英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應以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德育總目標為核心,以語言結構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敘事呈現能力四大分目標為著力點的建設共識,提出了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應該從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角度,從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教材加工、教學改革建設、第二課堂完善和教學團隊建設五個層面落實課程思政總目標和分目標。分析比較英語專業與國內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共性和不同,借助OBE理念反向設計內化“課程思政”理念對于英語專業發展的影響和“三全育人”路徑的實踐。
2.微觀層面上,課程團隊成員多次會議研討,細致梳理、深入挖掘《高級英語》課程教材(《綜合教程5/6(第二版)》,何兆熊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所涉課文的主題及其思政元素,以黨和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為指引,以高等教育培養人才“四個自信”為根本,梳理“課程思政”核心理念與英語專業課程教材主題間的契合點,構建《高級英語》課程教材思政元素網絡體系。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專業教學,重構課程體系與評價機制,以語言知識傳授為載體,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實現價值的傳導與滲透,有助于將課堂主渠道功能發揮最大化,扭轉英語專業《高級英語》課程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品德培養的局面。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重新修訂《高級英語》課程教學大綱,從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課程教學內容與要求,以及教學參考書等不同角度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課程建設的紅色屬性,鞏固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堅定他們跟黨走的信念。
3. 具體實踐成果:
1)以基礎課程建設為本,孕思政理論于無形潤物。
①《高級英語》課程在團隊支撐下,完成課程教學大綱的思政修訂。團隊成員趙秀蓮副教授在學院和系部的支持下成功申報完成常州市社科聯課題《高級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模式研究》,并牽頭在英語專業所有課程中建設江蘇理工學院校級和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院級課程思政課程。
②以《高級英語》課程建設思路為模板,《基礎英語》課程不斷夯實建設,目前也已經獲批江蘇理工學院校級課程思政課程。
③英語系基礎課程組(涵括《高級英語》與《基礎英語》等基礎課程課程團隊教師)目前已經完成校級課程思政師資團隊建設達標標準,英語專業對標校思政專業建設標準,完成初步建設,待學校開啟新一輪遴選后將分別申報校級課程思政師資團隊和校課程思政專業。
2)依托《高級英語》開展第二課堂建設,化思政于心。
以“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對外傳播能力”為宗旨,創新實踐形式,多措并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系列活動,課堂內外相結合,扎實推進“思政進課堂”工作。
①以競賽活動為切口,激活學生中國傳統文化認知能力。依托江蘇省跨文化交際大賽、“外研社杯”江蘇省和常州市大學生英語演講賽,以及校各類賽事,積極推動學生對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杭古運河、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為代表的常州悠久歷史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認知。先后榮獲江蘇省跨文化交際大賽二等獎、演講賽江蘇省三等獎和常州市三等獎。
②以科研項目為抓手,強化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構能力。依托教師科研項目,不斷激發學生科研意識,先后指導學生利用自身語言專長圍繞“話語權視域下紅色革命紀念館解說文本的翻譯研究”、“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與話語表達策略研究”等話題申請并獲批江蘇省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先后獲批國家級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重點項目、一般項目,以及江蘇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項。指導學生獲校優秀畢業論文。
③以服務社會為根本,深化青年學生革命紅色基因烙印。依托常州豐富紅色資源,組織政治素質好、組織紀律強、業務能力優的大學生服務于惲代英、瞿秋白、張太雷等“常州三杰”英雄事跡的線上外語宣講工作,將無聲陳列展覽和有聲音頻錄播相結合,加入多語種講解,吸引在常外國友人了解更多的常州紅色文化,擴大宣傳面,使三杰館走向國際化。
3)理論研究成果。
課程組全體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始終結合基層黨支部建設,不斷提升黨史國情的思政認知,在課程實踐建設的基礎上,以江蘇省一流師范專業建設為出發點,梳理文獻,凝練觀點,完成并發表了三篇期刊研究論文。
①楊國萍,王毅.課程思政理念下英語專業三全育人路徑思考[J]. 常州工學院(社會科學版),2022(3)。
②楊國萍,畢海普. “雙一流”語境下師范專業認證的理念、使命與挑戰[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21(8)。
③陸??? 國標視角下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模式優化[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2(4)。
結題后,我們將進一步以課程思政建設為中心在深度與廣度上持續推動兩大研究。1)深度上,構建思政理論維度的實踐操作路徑。以課程思政中的中華傳統道德、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解構思政元素在高校教材文本中的落腳點,抓實抓深思政建設,打造“(教師)理論解讀——(課堂)理論滲透——(學生)認知運用”的理實一體化思政建設模式。2)以基礎課程組《高級英語》、《基礎英語》為模板推進英語專業所有課程的思政建設,早日建成校課程思政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