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address>

<span id="prpdn"><th id="prpdn"></th></span>

<noframes id="prpdn">
<noframe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高教信息學術課題正文

    成果精粹|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結構及提升路徑研究

    來源: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作者:高玉壘、邵華發布:2022-06-27 10:08分享: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高玉壘、邵華共同主持完成了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江蘇高校外語教育“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專項課題“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結構及提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0WYKT037),課題組主要成員:史曉嵐、陸志慧、周莎貝爾、霍翠平、陳鎮、劉淑義。

    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內涵、結構與提升路徑

    摘要: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高職英語是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者,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文章首先界定了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概念內涵,梳理了其六個構成要素:思政需求分析能力、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思政資源建設能力、教學方法選擇能力、課程思政評價能力和課程思政研究能力,并對每種能力進行了闡釋。最后,提出了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以期為高職英語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結構;提升路徑

     

            20205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1]?!陡叩嚷殬I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所以高職英語一般課時量較大,選課學生也眾多;而其教學目標也體現了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2] [3]。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為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可行性,而課程性質進一步擴大了高職英語課程育人的受益群體。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和具體實施者,其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立德樹人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明確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相應的提升路徑是當前高職英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內涵

            就其覆蓋面和持續性而言,高職英語在落實課程育人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高職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方面,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主要進行英語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訓練,大部分教師缺乏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另一方面,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是伴隨課程思政建設出現的一個新概念,高職英語教師缺少課程育人的經驗。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內涵。

            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是教學能力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中的具體體現。要界定這一概念的內涵,首先要弄清楚“課程思政”這一術語的定義。高德毅和宗愛東[4]認為課程思政是指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 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邱偉光[5]認為課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內在德性,轉化為自己精神系統的有機構成,轉化為自己的一種素質或能力,成為個體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眱烧叩亩x雖然在描述上有所差異,但本質是一致的,即立德樹人,強調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因此,本文將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界定為教師在高職英語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各環節、各方面有機融入思想品德和價值觀教育,為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的所展現出現的各種能力的總和。

    二、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結構

            根據上文的定義,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并不是單一維度的某種能力,而是在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些能力至少應當包括思政需求分析能力、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思政資源建設能力、教學方法選擇能力、課程思政評價能力和課程思政研究能力。

    (一)思政需求分析能力

            思政需求分析即對學生當前成長和未來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品質和價值觀的系統性分析,以確立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學生思政需求的分析是教師開展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起點,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外部來看,教師應當分析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需求。我們的教育是為黨和國家培養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應從國家需要出發分析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從內部來看,教師還應該分析學生個體的需求及現狀。課程思政應該遵循教育和學生發展的規律,在發揚學生長處的同時也要補足學生的短板。有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技能水平,但缺乏跨文化交際能力;或有的學生對英語文化形成盲目崇拜,但對中華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因此,開展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政需求分析能力,根據國家、社會和個人需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才能提升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果。就思政需求的分析方法而言,高職英語教師一方面要積極關注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問題,并有機融入日常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調查、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價值觀念,引導學生發揚好的品格和行為,改變不良的作風和觀念。

    (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

            思政元素是指高職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等。沒有思政元素,課程思政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是教師開展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最關鍵能力。高職英語課程主要挖掘哪些思政元素以及從哪里進行挖掘?這一問題可以從《綱要》中找到依據?!毒V要》指出公共基礎課程“注重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這一要求為高職英語教師從哪些方面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指明了方向。同時《綱要》也強調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挖掘思政元素。就課程來說,教師可以從教學知識點和教學內容兩個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如語音教學中的一次次的模仿跟讀蘊含著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而教學內容中介紹中國科技發展的文章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而就教學方式來說,小組活動中的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線上教學中的數字素養都是高職英語教學中很好的思政元素。

    (三)思政資源建設能力

            思政資源是思政元素最常見、最重要的載體。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政資源建設能力,使學生在資源學習中受到所蘊含的積極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耳濡目染。思政資源的建設應當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一是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避免思政資源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主題的脫節或是生拉硬套,這樣課程思政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二是結合國家、社會或個人發展的需要,如果某種資源無法滿足任何一方的發展需要,那么這種資源也無益于學生思想的轉變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三是結合學校、專業或課程特色,這有利于拉近資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更容易投入其中;四是堅持知識性和教育性的相統一,即好的思政資源在向學生傳遞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產生積極影響。此外,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設數字化思政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手、眼、耳、口、腦等多種器官,提升英語學習和課程育人的質量和效率。

    (四)教學方法選擇能力

            不同的思政主題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會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運用讀書指導法,而教學內容中的規則意識和法治觀念更適合運用案例教學法。陸道坤[6]將課程思政主題分為問題澄清與道理闡明、行為規約、情懷培養與精神涵養和問題應對四種類型,并詳細說明了每種類型最佳的教學方法選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主要任務有別于專業課和實踐課;同時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也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考慮思政主題的類型和英語教學內容的性質,具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的能力,這才有利于把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五)課程思政評價能力

            課程思政評價既包括教師對自身教學過程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對教學過程評價方面,教師應該主要考慮思政元素的挖掘是否自然而不牽強附會、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資源是否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等。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面,學生的成長與價值觀念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時間內很難顯現出來,而且很多方面也是無法用成績來量化的。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應當堅持多元主體、多類方法、多種手段的有機結合,如運用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規則意識,通過同伴互評了解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

    (六)課程思政研究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師幾乎把課程的所有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上。課程思政對絕大部分高職英語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因此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研究能力,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建設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一方面,教師應該加強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研究,厘清與思政課的關系,探索英語課程育人的方法和路徑;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實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蒲信c教學相輔相成,教師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指導英語課程思政實踐,形成研究與教學的良性循環。

    三、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

            《綱要》明確了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的五個要求(教育部,2020)。在共享機制方面,一是要信息共享,高職英語教師應與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同學共享學生的思想和動態信息,做到了解學生,遵循學生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教學;二是資源共享,教師之間應該共享優質的課程思政資源和思政元素,提高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師培訓方面,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培訓的初級目標是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高級目標是通過專題培訓提高師德師風修養和教學素養領域的課程思政能力;同時教師應通過自主學習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在團隊合作方面,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應與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共同成立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形成優勢互補和全方位思政育人;另一方面,建議成立跨校、跨區域的云教研共同體。教學團隊和教研共同體旨在提升教師全球素養領域的各項能力。在示范表率方面,鼓勵黨員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等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通過說課、公開課等示范課程思政理念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等過程中具體運用。在研究體系方面,一方面,教師應通過觀察、調查或評價等手段反思和改進自身的課程思政教學;另一方面深入研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如高職英語課程與專業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機制問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的方法與手段問題等。

    四、結語

            高職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影響甚至決定著高職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效果和成敗。本文對其內涵進行了界定,提出了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路徑,但還需進一步完善。今后可在該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大學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務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0-09-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宋梅梅.順應高職教育發展深化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0):90-93.

    [4]      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5]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6]      陸道坤.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16-22.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
    翁公的大龟廷进我身体里
    <addres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address>

    <span id="prpdn"><th id="prpdn"></th></span>

    <noframes id="prpdn">
    <noframe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