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address>

<span id="prpdn"><th id="prpdn"></th></span>

<noframes id="prpdn">
<noframe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高教信息學術課題正文

    成果精粹|基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

    來源:江蘇開放大學作者:楊繪榮、楊遠發布:2022-06-23 20:25分享:

    江蘇開放大學楊繪榮、楊遠主持完成了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江蘇高校外語教育“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專項課題“基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WYKT047) 。


    一、混合式教學內涵

    混合式教學理念源自于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其意指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還依賴其他的如多媒體、計算機等技術手段輔助學習和教學。自2001年后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基于網絡的在線學習逐步取代多媒體和計算機,成為混合式學習中的新手段和新趨勢。2002 年Margret Driscoll 提出了混合學習包涵四個層面:音頻、視頻、虛擬教室等多種網絡化技術的混合;結合多種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認知主義、行為主義等),利用或不利用教學技術,產生最佳學習效果;2008年,何克抗提出: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網絡,整合課程教學模式,教師不僅應具備網絡環境下組織管理課堂教學的能力,而且還應具備有效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合理設計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組織小組協作活動的能力。田世生,傅鋼善(2007)則更加全面具體梳理了其內涵,包括了學習的全過程:混合離線和在線學習;混合自定步調和實時協作學習;混合結構化學習(組織有序的正式學習)和非結構化學習(隨機的各種形式的非正式學習);混合學習、實踐和績效支持(能夠利用實踐或實踐的績效來補充支持學習);混合多種教學資源;混合多種學習環境;混合多種學生支持服務。由此可見,從基于技術的混合式學習催生的混合式教學,其實質是不拘泥于任何一種教學理念、手段和方法,而是以最優教學效果為目標,從教學資源、師生角色、教學過程、評價體系等方面向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

    二、混合式教學現狀

    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但是完善的技術并不能直接帶來教學效果的提升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混合式教學讓師生在享受技術給學習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使我們面臨新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師生對混合式教學的內核理解不到位

    混合式教學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與學的觀念和思路,但是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教與學的手段方法改變。首先,部分教師簡單地將其理解為教學形式上的混合:將部分課時從面授課堂轉向在線學習就是混合式教學、把部分教學資源放在網上、把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電子化轉移,缺乏整體上對教學的重構。

    2.過度依賴互聯網信息。雖然豐富的互聯網信息為教學提供了多模態的學習資源,使學習體驗變得更加多樣、有趣。但是資源也不是越豐富越好,過量的信息反而會成為學習負擔。網上英語學習資源眾多、良莠不齊,教師如果不能事先加以客觀評判和科學的甄選,從內容是否與主題緊密關聯、難度是否與學生水平配、數量是否恰當,到資源的組合、排列形式等進行加工設計,則會增加學生面對資源的盲目性,無法確保資源真正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

    3. 教學評價體系函待改進?;旌鲜綐咏虒W中,部分學習過程是由學生獨立面對網絡完成的,如何評價學生網上學習的態度、策略、方法和效果?如何根據動態的評價效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輔導重點?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是對學習結果進行檢測,標準單一固化,且有滯后性,無法適應混合式教學的要求。而缺乏有效的課程監督和評價體系,反過來又阻礙了混合式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1. 教學資源重組

    混合式教學促使教師重新審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教師在利用技術手段、整合教學資源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以教材為支點,提煉主題,借助大數據將具體教學內容向外輻射,篩選最適合學生的音視頻語料用于教學,以最新的語料和話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資源的變化客觀上成為觸發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

    2. 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混合式教學為學習提供豐富的多模態的教學資源,教與學空間和時間開放,便于學生展開個

    性化、碎片化學習,使學習過程更加自由和自主,相應地,也要求學生改變學習觀念:學習目的不應是單純地為了通過英語能力等級考試或四、六級考試,而是要與未來職業發展、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相結合;網絡不僅僅是用于娛樂或獲取信息的途徑,而是可以用來幫助自己分析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尋求解決方案的途徑;在更加自由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學習監控管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要更多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傊?,混合式教學中,師生都需要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師為主導,設計學習內容,引領學習過程,學生為主體,體驗、反饋、融入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關系,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體現的越充分。

    3. 教學設計的重構

    混合式教學絕不是將線上線下教學進行疊加和排列組合,而是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對接。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線下面授課堂有利于傳授知識、交流情感,線上學習有助于拓展視野、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將兩者優勢互補,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設計,是教學設計重構的宗旨。

    4. 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混合式教學的實踐中,網上學習過程有可能被更加真實、客觀地記錄下來:學生瀏覽學習資源的時間、觀看學習視頻的時長、提交作業的時間、修改答案的次數、參與討論的頻次、討論內容的有效性、發言質量的高低等等都能夠被電腦記錄下來,教師很容易在課程管理的端口獲取這些數據,作為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的依據。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挖掘,結合學習分析學、內容分析學等學科和技術的發展,還可以衍生出“增量評價”、“成長評價”為特質的發展性評價,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5. 教學資源建設與教學實施

    通過對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的梳理,我們將教學的部分內容設置為線上學習內容,主要包括

    必學和選學兩部分。必學部分的內容與線下教學內容相關聯,是對線下教學內容的鞏固、測試;選學部分提供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聽、說、讀、寫、譯)的相關資源和練習題。必學部分的資源,按照線下教學單元劃分,具體有

    (1)Lead-in 視頻,提供與單元話題高度相關的短視頻,學生可反復觀看,直到完全理解視頻內容,然后在課程討論區完成教師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進行發帖討論,教師即時回復,并適當引導對話題的深入討論。

    (2)Reading sheet 練習,讓學生鞏固復習課文內容,將涉及課文主要內容的句子挑選出來,把關鍵的詞匯、短語刪去,學生根據中文提示將句子補充完整,所填內容如果與課文原文有出入,系統將判斷錯誤。因為所填內容都是線下重點講解過的,要求學生能較好掌握,因此我們在后臺設置了此練習須達到80分才能提交成功,80分以下的學生需要反復修改直至正確。

    (3)課后自測練習,檢查學生對本單元主要語法的掌握情況,

    (4)應用文寫作練習,老師布置單元寫作任務,在“批改網”自動批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人工批改,將共性問題羅列出來,在線下教學中,組織學生修改病句、完善格式、調整內容,然后學生可以選擇繼續修改、提交自己的作文,提高成績。

    (5)補充聽力練習,學生要完成每單元的強化聽力訓練,系統記錄分數。

    選學部分的內容,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選擇完成。必要時,教師提供個別指導,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本功。完成選學內容的學生會得到額外的鼓勵加分。

    通過兩年的教學實施和跟蹤,我們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行為有了以下幾個變化:

    多數學生能在面授課之前,使用單詞學習APP完成單元詞匯的基本學習;為了完成視聽任務,一半以上的學生會反復觀看視頻,遇到不懂的單詞會問同伴或上網搜索;完成Reading sheet 或語法練習時,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自己的答案是錯的;為了提交朗讀錄音,多數學生會聽課文錄音,部分學生會多次反復聽;部分學生會在批改網上反復修改作文,以達到自己滿意的分數。

    四. 問題與反思

    相較于傳統面授課堂,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行為更加積極主動;網絡提供的全方位的語言訓練,極大增加了每個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平臺即時的統計功能、展示功能激發了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的反饋和輔導也更有針對性,混合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實踐過程中也不難發現,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更多要依靠網絡實時監控、教師反復督促、獎懲制度的刺激等外部手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仍然欠缺;部分學生還停留在滿足于完成最低學習要求。因此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思考和探討以下的問題:

    1、哪些知識點用傳統課堂教授效果好,哪些知識點更適合借助網絡平臺來總結、提煉?如何合理有效安排線上、線下學習活動,合理制定線上線下教學評價策略與標準,如何讓學習內容更多樣化,能持續不斷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興趣?

    2、線上學習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但在教學設計中,如何使學習內容的難度劃分更加明晰,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是否能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效果,并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給予不同的評價反饋?

    混合式教學同樣沒有固定模式,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對網絡學習過程進行適度管理,明確有效的獎勵手段等能夠在一定程度幫助學習者調整學習行為。隨著混合式教學研究從理論范疇,逐步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展,必將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教改,切實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1-3.

    [2]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78-83.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5-16.

    [4]Dickinson L.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literature review [J]. System, 19952:165-174.

    [5]陳青松,許羅邁.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網絡化外語自主學習[J].外語界,2006(6):16-23.

    [6]駱蓉.網絡環境下外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基于中美MOOC 平臺調查[J].外語界, 2017(6):29-36.

    [7]許羅邁.人機交互是網絡課程的精髓[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5(2:):73.

    [8] Pintrich, P. R.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In Boekaerts, M., Pintrich, P. R. & Zeidner,M.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 San Diego, CA: AcademicPress, 2000: 531-566.

    [9] 何蓮珍等.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路徑之探索[J].中國外語,2011,(5):18-25.

    [10] 王聿良、吳美玉.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5):29-45.

    [11] 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M]. 新華出版社. 1999.

    [12] 梁文鑫. 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將迎來真正的變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4):24-31.

    [13]陳琳,陳耀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3:(5):113-118.

    [14]田世生,傅善鋼.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7):8-11.

    [15]JOHN S.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effects on learning [EB/OL].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207/s15516709cog1202_4.1988/04,pdf,1988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
    翁公的大龟廷进我身体里
    <addres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address>

    <span id="prpdn"><th id="prpdn"></th></span>

    <noframes id="prpdn">
    <noframes id="prpdn"><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

      <address id="prpdn"></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