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參加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技術合作交流大會
5月11日,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技術合作交流大會在南京舉行,12個中東歐國家和中國的60家高校、機構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首批合作伙伴。河海大學副校長徐衛亞教授受邀參加大會,并作為嘉賓啟動中國—中東歐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網站暨“云對接平臺”正式上線。
來自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科技主管部門、高校院所、企業、技術轉移機構在會議中發布多項技術合作需求。我校力學與材料學院曹茂森教授團隊與保加利亞、匈牙利、塞爾維亞高校借助轉移中心平臺,聯合開發維護跨河混凝土橋梁健康和安全的創新技術,為民用基礎設施的性能評估和健康監測提供重要技術支持,合作情況在會議中作為重要成果進行展示。
河海大學一直將中東歐國家作為重要合作國別,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與波蘭、羅馬尼亞、捷克、保加利亞、匈牙利、塞爾維亞、黑山等國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簽署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師生交流、科學研究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學校建有“‘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安全與健康”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引進來自捷克、波蘭、立陶宛、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3名院士在內的12位頂尖專家,在混凝土橋梁健康監測關鍵技術方面產出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與我校合作的捷克布爾諾科技大學教授,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的2019年度“江蘇友誼獎”。